[大美新化]:探秘古台山:古台山上有神奇

  新化新闻网讯(记者 袁晓晖)从新化县城往西,上高速,下炉观,过云溪,车一掉头,不到40分钟路程,古台山森林公园便突兀兀地印入眼帘了。

  苍苍茫茫5.8万亩树海竹林,大大小小300多个山头,森林覆盖率达90%以上的古台山,就像一颗绿色的明珠,静静地镶嵌在新化的西陲。

  古台山原名“鼓台山”。相传梅山二妖助纣为虐,姜子牙率众讨伐,凯旋时不慎将战鼓遗落在湘中大地,待差两员大将来寻找时,战鼓已化成了一座大山。姜子牙抚须而慨:“湘中地灵也!”遂将此地命名为“鼓台山”。

  与“鼓台山”命名有关的,便是最具神奇魅力是擂鼓堂了。擂鼓堂又名响鼓岭,位于古台山东南坡海拔900米的半山腰上。在一个只有不足20亩的小山包上,有两个相距不足80米,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两块山地,从上面经过时,用脚一蹬,地下便发出很强的震动,而且发出清晰雄浑类似擂鼓的响声,脚步愈有节奏,声响愈如擂鼓一般,实乃天下一绝。2003年至2008年,中央、省、市等新闻媒体和地质、声学专家多次来古台山擂鼓堂探秘,但此谜至今未解。

  比“鼓台山”传说更出名的是这里盛产的黄金。据载,清末,这里就有采金的历史。把矿石用烈火猛烧,再用冷水一淬,然后用巨石磨碾碎,把石沫用淘金的筛子一筛,金灿灿的黄金就淘出来了。林场政协主席邹舒告诉记者,鼎盛时期,从贵州、云南、四川“慕名而来”的淘金客多达四五千余人。他们白天淘金,晚上挖洞,在这座神奇的山上做着他们的“黄金梦”。

  其实,古台山除了这两大广为人知的秘密外,还隐藏着众多的不为人知的秘密。这里有高达80米的湘中第一瀑布,有湖南省位置最高的盘山公路,有树径达1.5米、树高30米和树龄达300年之久的古树群,有刻于巨石之上的乾隆十一年的摩刻,有极具考古价值的原始采金遗址……

  古台山有大小山峰山峦308座,主峰古台山海拔1512米,最低海拔210米。有灵猴抱西瓜、猛虎跳涧、狮子岭、金鸡山、香炉岩、神仙岭、七星望月、八仙下棋、九狮寻娘、罗汉砣、红岩山、黑岩山、白岩山、台子石、关门石等奇峰异石50多处。有奇险涧深的溪流12条,迷人的溪流峡谷风光23公里。境内森林茂盛,物种多样,有木本植物400余种,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树种有南方红豆杉、楠木、银杏等20余种,有珍贵野生动物云豹、金猫、锦鸡、猫头鹰、娃娃鱼、五步蛇等30余种。

  去古台山探秘,位于俄力工区的湘中第一瀑——高岩洞瀑布是必去不可的。路程有点远,但我们个个兴致高涨。加之小路两旁怪石林立,大树遮荫,凉风袭身,景色不断变化,劳累顿感全无。穿过一片竹海,远远便听见大水溅石的訇訇声。走近一看,一股碧水从看不见顶的山上砰然而下,溅起的水雾粘满全身,清凉至极。同行的老向导说,瀑布最美的时节是六至九月,那时,水最大、最清、最凉。

  离高岩洞瀑布不远,便是古台山有名的姜公湖景区。站在山顶俯看,它犹如一颗碧玉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。据了解,未来几年,林场党委、政府正着力把这一区域打造成狩猎场和滑雪、滑草、滑沙基地。狩猎场建设已初见眉目,如果“三滑”基地也能如愿建成,那单单是这一块,便是旅游爱好者和驴友们探险的天堂。

  古台山是“仙境之山”。观音殿便是古台山的“镇山之殿”,每年的农历6月19日,是观音证得果位的日子。每年的这天,古台山上便人山人海,热门非凡,众多香客信徒拥集观音殿前,虔诚求佛,祈求一年的平安健康。

  与观音殿南北辉映的是位于古台山最北端的万寿庵。相传在古代草衣木食的时代,有两位魔王在古台山经常吃人,惊动了天上的洪圣天王,洪圣天王收复了魔王后,被这里的美丽山水所感动,长期驻扎在古台山,他们三人专门主管风雨,从此人们旱涝保收,丰衣足食。当地村民为了纪念三位天王,但修建了“佑人长寿”的万寿庵。如今的万寿庵是由当地村民集资于2005年修建的,庵内存有明清时期的铁瓦和古钟、碑石。

  在平均海拔1400米高的山顶上,林场党委、政府近几年举全林场之力修建的15公里盘山公路,就像一条金线,把大大小小的山头连成一片。去海拔1512米的主峰,我们的小车就仿佛在云海之上飞驰。站在主峰之上,34公里外的新化县城尽收眼底,清晰可见。据林场宣传委员蔡雄介绍,运气好的话,还可以遇见山脚下雨,山顶天晴的“晴雨两重天”和佛光、云海等气象奇观。遇到霜降或下雪,这里的雾淞、雪淞、冰凌更是气象景观一绝。

  听林场政协主任邹舒说,古台山还有一棵“镇山之树”,其名不祥,树冠宽达一个篮球场大小。想想它茂盛宽大的样子,我们就心驰神往了,但由于时间仓促,我们终未能如愿去欣赏它的美貌。

  在两天的时间里,我们就这样在古台山的丛林之中,从一个山头走到另一个山头,从这片丛林穿到那片丛林,从香火旺盛的观音殿到临崖而立的香炉岩,从叠崖奔出的瀑布群到历史悠久的万寿庵,探访了古台山众多的风景和秘密。

  “其实你不用去远方,风景就在身边。”尽管今天的古台山的“庐山真面目”尚未被更多人所知,但我想,这“身边的风景”总有走出大山的一天。

   古台仙境如梦如幻  

   古台山的秋天是色彩的世界

  新化新闻网讯(记者 袁晓晖)春赏杜鹃,夏溯溪水,秋观云海,冬拍雪景……对于喜爱户外运动的驴友来说,地处新化西北,距县城不远的古台山森林公园不失为一个好的去处。

  古台山是新化为数不多的几个“仙境”乡镇之一。尽管是新化文化旅游发展的后起之秀,但天然的美景使其正成为旅游爱好者的“新宠”。

  去古台山旅游,大可不必劳师动众,选一双休日,择一晴好天气,约三五好友,便可来一次心灵清静之旅。

  “五一”前后,古台山开始热闹起来。这是古台山一年中最美的时候,数千亩杜鹃争相绽放,从山脚一直蔓延到山顶,一簇簇、一丛丛红艳夺目,散布在绿色山林中,耀眼、浓烈。

  夏天,这里是水的世界。随便走进哪个山头,随处都可听到潺潺的溪水声,且清且凉,可濯足,亦可解渴。因山高、险,这里是瀑布的天堂,黄双工区的叠崖瀑布、荷树山溯溪、一线天瀑布,俄力工区的高岩洞瀑布都值得一去。

  待到秋高气爽,满山满坡的猕猴桃、炸瓜、罗米带等野生果实挂满了枝头,伸手可摘。累了,随处一坐,听松涛阵阵、风过竹海,看天上云卷云舒,尘世的烦恼随风而去。这里的天是极蓝的,空气也绝佳,耳边除了鸟鸣和松涛阵阵外,时间都仿佛停止了走动。  

   古台山的古树群  

   色彩分明的竹海

  和大熊山一样,这里也是雪的故乡。一年之中,总有几场大雪像回娘家一样如期而归,在这里稍作停留。如果说北国的雪,像个“女汉子”,热情奔放,铺天盖地;那么这里的雪就像一个小姑娘,害羞淡雅,素妆淡抹,随意的几笔便把古台山妆扮成一幅绝佳的山水国画。

  在古台山览景,最好是弃下行囊,放慢脚步,沿路而行。路隐林中,曲径通幽,走在上面,轻松愉快之感从脚而升。山上的公路是极干净整洁的,路边总有意想不到的风景让你驻足欣赏,有时还会从身边蹦出一两只野兔、松鼠之类的野生动物,“梭”的一声又隐入了林中。探险爱好者则可深入林中,忘路之远近,去探一探古台山深处的美景。

  而对于爱好骑行的驴友们来说,这里有两条最佳的速降滑道。一条是从观音殿至横茶工区,一条位于黄双工区境内。在短短的几公里路程内,两条速降滑道垂直高度便下降了1200余米。公路两路绿树成荫,路面干净整洁,路边还不时有意想不到的景点景色映入眼帘。即使是炎炎夏日,也凉风习习,汗不湿身。

  在众人眼里,古台山是黄金盛产之地,但其实这里也是野菜的盛产之地。竹荪、百鸟不落、黄精、奶参、神仙菜、五加皮……大家平时难得一见甚至不认识的珍奇野菜,如今成了这里许多农家乐招待客人的“招牌菜”。在位于古台山峨梨工区的第一农家乐,记者不仅第一次见识了这些珍奇野菜的“庐山真面目”,而且品尝了它们“神仙”般的味道。

  其实,这里真正吸引我的,除了四季美景之外,还有那一份亲近大自然的亲切感、轻松感。紧密相连的大小山头和15公里盘山公路,完全可以让人兴致所至。走累了,随便找一户人家,敲门进去,主人便会捧上一杯清茶,聊聊古台山的历史掌故和风俗民情。如果是果实飘香的秋季,好客的主人还会端出一大堆自家产的花生、水果之类的土特产,让你吃个够。

  据当地老乡说,古台山是仙人聚居的地方。八仙下棋、仙人石、七星望月、万寿庵、观音殿等一大批景观,让这里仙气四溢。尽管只是传说,但走在云雾缭绕之中,山从脚下过,头顶可摘星,确实有世外桃源之感。 (文中照片由袁小锋提供)

  附明末陈长炳《游鼓台山记》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游鼓台山记

  鼓台山者,形如鼓台,故以名山;又曰铁山,以其产铁也。望之俨然在云霄间,根本盛大,邑西南诸山,皆其枝柯也。

  凭高远览,郡县城郭阊阎,若蚁封罗列,而资江渺乎衣带,盖所处既高,视下必小,势固然耳。

  上有莲池,清滢沏底,去地半里,有井焉,隐见无常。嶙谷削峰,人迹罕到。相传秦时有冯君者避乱潜身于兹,负岩为居,撷草木果瓜为衣食,不知所终。后人构天云庵以祀之。山高风烈,于后乃低,移四五里,覆以铁瓦,然犹数年一易。

  山之神兴云作雨,每岁旱,祈祷罔弗验。乙卯(明万历十三年,公元1615年)夏,魃灾虫遗稻,禾稼焦枯。邑侯姚公迎神露祷,凄祈白天,槁苗勃起。惟侯之诚足以通神,神之灵克以慰侯,岂偶然哉?

  癸酉(明崇祯六年,公元1633年)秋九月,翔偕长子旦与及门诸生,往游其门,薄暮抵山麓。翌日旁行,左右佳境备历。日中陟其巅,天高气清,四山咸在目下,旷旷然有俯视一切之意焉。

  洎归,披阅邑志,而山名阙如。昔人狃于习见,身所未经,转疑之而不记载,而绝大奇观竟堙没于天荒地老之中,良可慨已。彼夫闭户潜修之士,不矜奇,不邀誉,抱负不凡,而时之人寻常置之,未闻以为此中大有人者,独山也乎哉?虽然,抱不朽之质,必垂不朽之名,后有作者搜其遗而补其缺,将于兹山有取焉,则庶乎不复井见之为虑矣。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——录自同治《新化县志*舆地》

  陈长炳:字翔,新化人,为明末塾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