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化山歌王后陈福云
陈福云出生在新化县圳上镇一个古朴的山村,从小受民风的熏陶和父辈的影响,爱好文艺,高中时考取了县职业中学的文艺班。1991年,陈福云文艺班毕业考入县文工团,从事戏剧表演,主演过《陈天华》、《寸草春晖》等现代花鼓戏。2000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,因为演唱一首有民歌风味的《山路十八弯》,被圈内人士认定是一个有山歌演唱潜质的好苗子。
那时,新化县文工团每年有200多场送戏下乡的演出任务,在老师们的真心辅导下,陈福云承担了原创新化山歌的演唱,技艺慢慢提高;同时,她利用工作之便,主动向农民歌手学习,挖掘民歌中最原生态的东西。
2003年,新化县编排大型歌舞《梅山蛮》参加全省三湘群星奖,陈福云作为主唱,演唱新化山歌获得金奖,从此,陈福云开始有意识地演唱新化山歌。2005年,参加全省群文系统专业技能大比赛,陈福云以梅山山歌联唱获得金奖。2006年,中国第四届梅山文化研讨会在新化举行,为了挖掘新化山歌人才,全县举办山歌王大赛,陈福云得亚军,赢得了山歌皇后的美誉。在颁奖典礼上,她拜著名新化山歌手伍喜珍老师为师,潜心学唱新化山歌。2007年12月,陈福云在陕西西安参加中国首届原声民歌大赛,获优秀演唱奖。2008年10月,在江苏苏州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首届农民艺术节,演唱《呜哇峒》获丰收奖(铜奖)。2009年9月,陈福云主演新化少儿山歌剧《五月三十二日的雪》,一个人演教师、母亲、爱心婆等3个角色。2010年8月,主唱新化山歌舞蹈剧《梅山风》。2009年10月,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,在山西太原参加中国原声民歌展演;同期,参加湖南省艺术节获银奖。2010年3月和2011年6月,陈福云两次上湖南经视《白日梦工厂》栏目做节目,说新化话,唱新化山歌。今年3月,在广西桂林参加全国山歌王争霸赛,获优秀歌手奖。8月,新化县文联授予陈福云“新化山歌传承人表演突出贡献奖”。
新化山歌是全国非物资文化遗产,是湖南民间音乐的瑰宝。作为新化山歌传承人,陈福云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艺校这个平台,培养更多的山歌传人;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携手新化山歌,走上星光大道,与恩师伍喜珍、师兄师妹、学生搞一个新化山歌专场音乐会,推广新化山歌,让全省、全国人民认知、认可新化山歌,弘扬博大精深的梅山文化。
两年前,湖南经视《幸福来欢唱》全国10强回乡拉票演唱会·娄底新化站在新化县政府举行,新化籍十强选手陈福云回到家乡献唱为自己拉票,由于当地突发暴雨,原定在新化县政府广场举行的拉票会临时移到室内。尽管受天气影响,但挡不住乡亲们高涨的热情,当地群众更自备节目,为《幸福来欢唱》的新化籍选手陈福云加油鼓劲!
 
从14号开始,娄底天气一直阴晴不定,拉票会开场的半个小时又下起了瓢泼大雨,节目组临时决定将地点移往室内。聚集在广场上的乡亲们没有马上散去,撑伞帮助工作人员转移器材。
一条条横幅“远看成岭侧成峰”,送花的亲友团络绎不绝。一开场,乡亲们就喊着整齐的口号欢迎陈福云回到家乡,当陈大姐唱到比赛中的经典曲目,乡亲们激动地站起来和声、鼓掌。陈福云说,家乡人民的热情和支持一直都是她前进的动力。
时隔多年,歌王歌后再度合体
辜红卫,自幼和陈福云青梅竹马、两小无猜,都因为出色的唱歌条件被选为新化山歌的传承人。一同登台无数,是公认的金童玉女、郎才女貌。两人参加比赛,分别获得歌王、歌后的封号。这对黄金搭档从三年前就再也没有合唱过,此次为了支持师妹,辜老师重新出山,和陈福云唱了当年登顶的歌曲《呜哇峒》,二人顾盼神飞,默契十足、配合地天衣无缝。
谈到拉票演唱会,辜红卫不无遗憾,“当初我也应该参加比赛,看到她(陈福云)在舞台上不断宣传梅山文化,我觉得非常自豪,也替自己感到羞愧”,他还表示,明年一定会报名参加比赛。
爱徒心切,带腿伤两天连唱三场
为了支持弟子的拉票演唱会,定居长沙的梅山文化第一代传承人伍喜珍老师连夜赶到新化。伍喜珍老师数月前刚动了腿部手术,卧床三个月,一下病床就来助阵陈福云的表演,并且两天之内连唱三场,可谓爱徒心切。
伍老师说,陈福云是个很有灵性的学生,为了学习山歌本身克服了很多苦难,每周都奔波在长沙和新化之间,单单在路上花费的时间都得大半天,自己平时也要负责学校的教学,“所以我对这个学生是又喜欢又佩服,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为她奔波的原因”。
“我第一次真心为新化山歌骄傲”
全场最抢眼的是身穿红色衬衫的新化艺校的学生,他们拿着陈福云的海报,喊着整齐的口号给老师加油鼓劲,“当老师的最希望看到可爱的学生们,我希望这一次能以身作则,告诉他们学习山歌也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。”活动结束后,有学生在微博上留言:“感谢您陈老师,看到你在台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新化山歌的魅力,你让我觉得学习山歌也是一种神圣的使命。”
学生们还给陈福云老师的粉丝取了个响亮的名字——浮云团,他们解释说,福云福云,浮云不散。希望老师能像云彩一样,漂洋过海,把新化山歌唱到全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