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化山歌
    新化山歌是一种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的汉族民歌。新化山歌内容广泛、调式古老、风格独特、音韵简朴、结构多变,音乐特色鲜明,表现形式丰富多样,句式长短有致,俚俗方言衬词较多,说唱风味很浓。山歌以口头创作、传唱的方式生存于汉族民间,其曲调、节奏、结构、句式都很自由,音调依新化方言按字行腔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族民间文化艺术。2006年新化山歌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名录。2008年6月,新化山歌被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。
1、古朴、原始性特征。

新化山歌不论长篇短制,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,提取生活的原型,构造诗化的情节和故事。
2、丰富多样性特征。
新化山歌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六个大类:(1)劳动歌。包括田歌、猎歌、樵歌、渔歌、采茶歌、伐木歌、滩歌、夯歌、号子等。田歌中的数量最多,一系列的劳动过程都有山歌。(2)生活歌。(3)仪式歌。(4)时政歌。(5)情歌。(6)历史传说歌。在表现形式和行腔特点上,除平腔(包括高腔)外,还有花腔、弹腔、波罗腔、滚板腔以及锣鼓山歌等多种演唱风格和表现形式。不管哪种山歌,起音都比湘南的客家山歌、湘西的盘歌、洞庭湖区的荆楚山歌都高,往往是一人起头众人和,歌声抬得山转水动。在句式结构上,有四句头、六句头、八句头和长段,也有七字式、五字式和长短相间式,演唱起来更是趣味无穷。
3、文学艺术性特征。
新化山歌虽系汉族民间歌手的口头创作,没有过多的加工雕饰,但作者却巧妙地运用了诗歌中赋、比、兴、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。如:"小小菜园隔块墙,丝瓜苦瓜栽两旁。郎栽苦瓜苦想妹,妹栽丝瓜思想郎"(以物比人);再如:"板栗子开花一根线,去年想你到今年,去年想你犹小可,今年想你忘插田,耽误阳春大半年"(以物起兴);又如:"去年同哥喝杯茶,香到今年八月八,不信请到房中看,床头一朵茉莉花。送郎送到石山窝,手板捧水给郎喝,我郎喝了手板水,天干三年不口渴"(夸张)。这些手法的运用,使新化山歌达到了很高的文学艺术境界。
历史渊源
据专家考证,新化山歌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以前的先秦,盛兴于7-13世纪(唐宋),流行于14-19世纪(明清)。新化是古梅山峒蛮的中心地带,10世纪前(宋代以前)为苗、瑶聚居地。至10-13世纪北宋开发梅山,汉族不断迁入,苗、瑶、汉多民族文化逐渐融合。在勤劳耕作之余、喜庆节日、婚娶祭丧之时,梅山先民常以山歌抒发感情,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代表作--新化山歌。
表现内容
新化山歌内容广泛,品种繁多。有劳动歌、时政歌、仪式歌、风俗歌、陶情歌、儿歌等。劳动歌有猎歌、樵歌、渔歌、田歌、挖山歌、采茶歌及各种劳动号子。
风俗歌如《资水滩歌》长达600多行,对资水滩多水险及沿岸山川地理、土产山货、风俗人情、船工生活作了生动的描绘。风俗歌如《闹洞房》、《打四门》、《劝赌歌》等,显得热闹、诙谐。有些风俗歌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,如《养女莫上锡矿山》、《资江十八滩》等。时政歌有《骂歌》、《颂歌》等。
山歌中数量最多、最脍炙人口的是被称为"陶情歌"的情歌。这类歌,从男女相识、初恋、相思、定聘到结婚以及婚外情等都有丰富多彩的表现,反映了年轻男女对封建礼教的诅咒反抗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。此外还有表现历史和民族的《峒事歌》、《宗师歌》以及生动活泼的《儿歌》。
表现手法
新化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,异常丰富。像《诗经》一样,每一种手法几乎都是赋、比、兴的综合运用。与《诗经》相比,新化山歌更富有地域特色、民俗特色、泥土特色。世俗化了的比喻和意象,鲜活生动,易于吟唱相传。
新化山歌是民间文学中一支奇葩,其歌词讲究韵律,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,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。在句式结构上,由一个上下句组成,巧妙地在它的第二句(下句),甚至第三句、第四句都不甩腔收尾,而是或压缩节奏或句尾不落在稳定的主音上,使它的段落结构自由到可由任何句数组成。有四句头、六句头、八句头和长段也有七字式、五字式和长短相间式。在歌词押韵上,与古诗词也略有差异,不注意平仄,它不仅在句式的头、尾都押有韵脚。在中间的字也押有韵脚。既有规律又自由放纵,又添加了俚俗的语气。
在歌词的故事情节表现上,幽默率真,描写细腻。每一首新化山歌都描述了一个通俗故事,且一波三折,委婉动人。表现出的文字语言朗朗上口,通俗易懂。在语言的修辞上,多引用比喻、排比、夸张等手法,另外,还有较多的语气衬词,如呜啊、哇呜、喔火火、嗨嗨、哈哈、呵呵等语气衬词,有时衬词还使用模仿动物的声音。还有一些山歌,它对历史故事、戏曲故事、神话故事及神话和历史人物也借鉴很广,如:盘古开天地、南海观世音、孟姜女、梁山伯、祝英台等。
非遗信息
遗产级别: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批准序号:594
遗产编号:Ⅱ-95
项目名称:新化山歌
申报单位:湖南省娄底市
批准文号:国发〔2008〕19号
批准时间:2008年6月7日。
传承情况
新化是传统的山歌之乡,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,新化山歌已发展到繁盛阶段。1956年新化举办梅山千人山歌大联唱,规模宏大,观众近万人,轰动城郊四乡。1957年著名山歌手伍喜珍进京参加全中国民间艺术汇演,她演唱的新化山歌《神仙下凡实难猜》,荣获一等奖。她把新化山歌唱进了中南海怀仁堂,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周恩来、贺龙等中央领导多次聆听她演唱山歌。有一次,毛主席听完山歌,握着伍喜珍的手高兴地说:泥巴里长出的歌,蛮脆蛮甜呢。
20世纪90年代,随着传统农耕文化的衰落和现代媒体文化的冲击,口传心授的新化山歌面临失传的危机,老一代民间歌手相继去世,青年歌手后继乏人,面临断代的窘境。
新化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以新化山歌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,2005年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,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保护实施方案和五年计划,设立专项基金,成立专门工作班子,深入全县乡村进行拉网式的普查,搜集整理山歌千余首、谱例10个,并编成乡土教材,在一些学校进行试点教学,还帮助乡村组建了15支山歌队。
2005年,在武汉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,新化县选送的《梅山山歌联唱》荣获银奖。2006年,在中国第四届梅山文化研讨会期间,县剧团编导的山歌剧《寻宝》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。同年,新化山歌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名录。今 年,新化山歌又在积极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代表性传人有伍先宗、 周文化、戴岳嵩、伍喜珍、张贻灿、方荣辉等。
代表作品
《十二月望郎》 折叠
正月里一朵好花搭信无信叫郎来
姐呃,正月里要拜年
二月里发水种秧田
三月里清明挂白纸
四月里秧老要插田
我哪有闲工看姣莲
……
这首三十余行的情歌大意是:已是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,从正月到十二月搭信给情郎,向心爱的人传递火辣辣的爱情信息,可是,爱调口味的情哥总是巧妙地回答:八月晒谷要回仓,我哪有工夫看姑娘。
这是个喜剧式的情歌,害相思的村姑大胆而热烈,勤劳的小伙子机智而幽默。这从劳动生活中所摄取的情境,抒发的汉族民间爱情,像一幅展开的民俗生活画,给人无穷的遐想。
古典诗歌从《诗经》至唐诗、宋词,皆追求诗中有画、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。但在创作过程中,生活的原型被反复锤炼和筛选,许多专业文人的作品虽已达到纯美的境地,却远离了生活的本真,因而曲高和寡。而作为口头文学的新化山歌也少不了乡村歌手的加工和提炼,而这种自由随意式的创作,依然凸现出生活的本真。他们所勾勒出的诗情画意,弥散山野的清香,更易于被民间所接受和喜爱。
《屋前屋后莫唱歌》
屋前屋后莫唱歌
恐怕大户人家子女多
老姐听见犹小可
小姐听见绫罗不织听山歌
娘骂女,贼婆情
绫罗不织听山歌
女骂娘,老莫严
山歌凡是古人传
山歌大意:古代乡村大户人家多子多女。威严的母亲,拘于传统礼节,以误了织绫罗为由,不许未婚的小女听有伤风化的山歌;可是,这位青春美丽的少女,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,她巧妙的反驳:山歌本是古人传。这首山歌,善于从平常的家庭生活的矛盾冲突中剪材,准确、生动地刻画出"严母"和"巧妹子"两个乡村女性的形象。勇敢的爱情,最终会战胜善伪的礼教。这铺陈的诗化情节和浓郁的生活气息,凸现了世俗化的审美特征,更富有勃勃的生命力。
《梽木叶子开花碎渣渣》
梽木叶子开花碎渣渣
恋姐还要恋十七、八
十七、八姑娘三股辫子压地扫
玉石金簪满脑插
满脑插,满脑插
插过全头樊梨花
……
这是一幅梅山村姑的工笔肖像画。十七、八的姑娘,长得象盛开的梽木叶子花;三股乌黑的长辫子落地扫,玉石金簪插满头,美得象古代的巾帼英雄樊梨花。"梽木叶子花"的意象是美的,姑娘妆扮成"樊梨花"的比喻是美的,这种追求改善物质条件而取悦于心上人的心理渴望,是美轮美奂的。正因为这种民俗特色和世俗化了的意象、比喻,才是新化山歌的艺术手法,推陈出新,醇香醉人。
《三根丝线两根青》
在新化山歌中,可俯首拾得新颖别致的比喻和意象,特别是反映粗野的世俗化生活的比喻和意象,更为出彩。
姐--
你十指尖尖是我郎的糖包饼
一对奶子是我郎的饼包糖
两手弯弯是我郎的龙凤枕
一身四体是我郎的竹花床
腿部弯弯是我郎的磨刀石
罗裙脚下牡丹花是我郎的耍花身
这是一首典型的陶情山歌,山歌的内容是否有伤风化暂且不论。不容置疑,它反映男欢女爱的比喻和意象--如:"糖包饼和饼包糖、龙凤枕和竹花床"等,既高度生活化,又鲜活生动,达到了较高的愉悦效果。由此看来,世俗化了的比喻和意象,最能体现民间歌手的天才。
"歌谣是民间性情之响",情歌更能完美体现。古梅山人那种粗犷、剽悍、真率、朴实,在山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。新化地区的方言,是梅山文化的基石,是汉、瑶、苗、侗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体,形成一种独特的"土、野、逗、俏"地域语言风格。这种民族化、世俗化的特色语言,更添新化山歌的野趣和神韵。
《小小姣莲小小情》
门前送到后门转
眼泪汩汩进绣房
一来走到床边拍三板
骂你木匠师傅冒良心
别人的花花床两人困
我咯花花床上困姐一个人
二来我走到花花席子拍三板
骂你篾匠师傅冒良心
别人的花花席子两人困
我咯花花席子困姐一个人
三来走到花花被子上面拍三板
骂你弹匠师傅冒良心
别人的花花被子两人困
我咯花花被子盖姐不盖郎
四来走到花花枕头上拍三板
骂你裁缝师傅冒良心
别人的花花枕头成双对
我咯花花枕头成单冒成双
……
这首情歌的方言俗语很有梅山特色,如:
眼泪--读"俺沥"。
汩汩--泪汪汪的意思
花花--漂亮的意思
我咯--我的意思。
困--睡觉的意思。
冒--没有的意思。
《小小姣莲小小情》,是描述一位思郎情切、又野又痴、又俏又逗的乡村妹子,她从天黑到三更没有盼到幽会的心上人,于是她忧伤地骂床、骂席、骂被又骂枕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终于在阳雀子叫了的黎明前,把情哥骂来了。这首充满地地道道梅山土话的山歌,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一位痴心妹子的人物形象,真实而细腻地表达了她一唱三叹的情感落差和对情爱的执着,使敢爱敢恨的辣妹子跃然纸上。新化山歌,世俗化的审美情趣,是梅山民间歌谣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,有待大家共同挖掘。
【返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