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师忠魂今犹在 留下光明在人间
名师忠魂今犹在 留下光明在人间
发布时间:2014-06-24 作者: 来源:新化新闻网 浏览次数:15新化新闻网讯(记者 贺朝新 通讯员 刘应知)他走了,带着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妻子、女儿的不舍眷念,悄悄地走了,走完了他52年的人生里程。6月11日中午1时许,湖南省优秀教师、第三届长沙运达喜来登教师奖获得者、新化县圳上镇半山中学高级教师贺贤因病医治无效,在家中去世。他的妻子、女儿和亲友按照他生前“捐献眼角膜、遗体火化、丧事从简”的遗愿,立即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取得了联系。当天下午,医院四名工作人员迅速驱车来到圳上镇陈家湾村,从贺贤身上小心翼翼地取下两片角膜后返回长沙。第二天上午,贺贤的遗体被送往新化殡仪馆火化,沿途熟悉贺贤的村民和同事无不悲痛,含着热泪为他送行。
6月18日,贺贤的一片角膜成功移植给了来自株洲患左眼角膜白斑的39岁的颜刚(化名),颜刚的妻子动情地对记者说:“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,眼睛对于司机来说太重要了,今天他的视力就有0.25了,真的非常感谢捐献者和他的家人。”手术结束后,颜刚兴奋地说:“当角膜移植到我的眼睛上的那一瞬间,我的心跳加速,我感觉与这枚角膜融为了一体,以后有机会,我想去看看他的家人,当面对他们说声感谢!”
6月20日,贺贤的另一片角膜也成功移植给了来自湘潭的一位28岁的角膜病患者。这位普通的山村教师,死后捐献角膜,给眼疾患者带去光明,诠释着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。
青春奉献在教学一线
1983年7月,高中毕业的贺贤参加乡里组织的民办教师招考,被录用到半山中学工作,当时,半山中学没有通电,没有自来水,教室照明靠点煤油灯,师生饮用水要到一公里外的地方去挑。面对家乡落后的办学条件和恶劣的工作环境,他没有怨天尤人,一头扎在教学工作中。
工作之余,贺贤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能力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,他一边系统学习教育学、心理学、现代汉语、逻辑学、中国教育史等课程,一边参加高等教育函授,先后到新化教师进修学校、湖南第一师范学习,通过不断学习和锻炼,他成为了一名教学业绩突出的骨干教师。
2004年上学期,初66班无人愿意接手任教。学校领导找到贺贤做工作时,他二话没说,愉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。他接手后,与其他任课教师密切配合,整顿学习纪律,邀请镇司法所、派出所的干警上法制课,组织学生开展文体活动,寓教于乐;带领学生参观罗盛教故居和纪念馆,给已故的黄埔名将方鼎英、抗日名将陈正湘扫墓,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,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。不到2个月,这个班的学风大为改观。
班上有一位姓易的学生,母亲因病去世,父亲常年在外打工,易某学会了抽烟喝酒,染上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,与他生活在一起的奶奶感到无能为力。贺贤在教学之余多次找易某促膝谈心,帮助他克服困难,改掉坏习惯,还和其他老师为他补课,易某的成绩硬是赶了上来,当年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。
贺贤抓教学很有一套,学生对他很敬佩,他所教班级连续多年居圳上镇各学校之首,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师、优秀班主任。2008年带病执教的78班,重点高中上线率达96%,学生方芳以总分850分名列全县第一。2009年9月10日,他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,荣记二等功。2010年12月,被评为娄底市先进工作者。
病魔无情,他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讲台
2008年,贺贤担任初78班班主任,中考前的一天下午,他像往常一样拿着教案往教室里走,当他准备上楼梯时,突然发现右脚不听使唤了,而且钻心般痛,他顽强地扶着楼梯和栏杆,一拐一扭地走进教室,学生们看到他艰难行走的样子,惊讶地过来扶他。他对学生们说:“大家坐吧,我们开始上课。”那天,他躬着背,坚持把课讲完。回到家里,妻子发现他有点不对劲,劝他赶紧找医生做检查,学校领导和同事们也要他放下工作,去检查身体。 面对大家的关心,贺贤心里十分感谢,但内心始终在坚持着自己的信念。他说:“一个人活着,要有一种敬业精神,一种上进心,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,我是一个老师,老师干什么的?必须教好书。”
直到学校放暑假,他在妻子陪同下,先后到娄底市中心医院、湘雅附一医院、北京协和医院做了检查,医生根据他的表象,诊断为小脑共济失调。据了解,迄今为止,医学界对这种疾病尚无根治方法。
此后一年多,他的病情日渐加重,由于手脚震颤,不能为学生板书教学内容,出现语言功能障碍,导致吐词不清,他千方百计,想尽办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弄懂。得知贺老师身患绝症后,同学们想为他举办一个生日晚会,但被他婉言谢绝,他告诉同学们,他最想要的礼物是他们都能考出好的成绩。同学们纷纷表示:“贺老师,您放心吧,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的。”
后来,由于病情越来越严重,他不得不离开心爱的教学岗位住院治疗。在多家医院治疗没有明显效果后,加上经济困难,父母亲先后因病去世,他不得不坐着轮椅回到家中,一切生活起居全靠妻子照料,每天靠服药来维持生命。
无偿捐献眼角膜,把光明留给他人
2013年底,记者抽空前往看望贺贤,了解他的病情,他断断续续地对记者说:“我的病已经没有治好的希望了,为了让医学专家攻克这一难题,让眼疾患者重见光明,我愿意捐献遗体和角膜,请你一定帮我联系啊!”
2014年3月28日,记者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杨丽红女士取得联系,向她介绍了贺贤想捐献角膜的意愿,于是她寄来了爱尔眼库角膜捐献登记表。
4月6日,身患重病的贺贤阅读了记者给他带去的角膜捐献登记表,看完后,他用不太灵便的手在登记表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,在场的亲友无不为之感动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他的病情持续恶化,不能饮食,时而昏迷。在临终前几天,他一再嘱咐妻子和亲友,在他死后“捐献眼角膜、遗体火化、丧事从简”。于是,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。
6月16日,半山中学为贺贤举行了一个简朴的追悼会,校长贺志贤致悼词,对贺贤的工作业绩和崇高品德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【返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