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华
坐在我面前的肖华一副“出家人”打扮,光头,脸庞似乎比10多年前更加清瘦,依旧一口新化“塑料普通话”,但谈起书法来,还是那般痴迷,那般执著。他这次是携夫人小杨一道回湖南办自己的书法个展的。著名书法家、他的老师李铎先生亲笔为之题字:“肖华求学京华十五年书法汇报展”。自幼爱好书法的肖华,湖南新化人,一介农家子弟。1991年22岁时到北京,三口之家租了间14平方米的房子,开始专攻书法。尔后又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系。一晃10多年过去了,从当年的书法爱好者,到今天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全国知名的青年书法家,他走过了十分艰辛的路。
学习书法,他重视基本功的训练。在碑山帖海中,他平时练得最多的是晋钟繇、王羲之的小楷,王羲之的行书,汉隶《张迁》、《石门颂》,王铎、傅山、黄庭坚的草书。他说,晋人的小楷能使人沉静;王氏的行书,能使人感觉到书法的高古;从王铎、傅山、黄庭坚的草书中,能得到一种气势、激情,一种挥洒的欲望。尤其是黄庭坚的草书,他最钟爱。王铎对空间的变幻、对线条的驾驭,亦常常让人拍案叫绝。练书法,讲究“练”和“法”。“练”就是要勤,“法”就是方法要对。就是要入古,继承传统。
他平时早上6点起来后就临帖,大概练到8点;晚上9点之后也是临帖,到11点,一天练四个小时,一般都能坚持。楷、行、篆、隶、草都写,长年如此,以此为乐。这次展出的48件作品,是10天写出来的。他说,48件作品风格、书体、形式都不一样,这么短的时间,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。但他还是完成了,并且展出后得到专家的认可和很高的评价,这是平时积累的结果。
攻书法,肖华重章法。他认为,书法,古人讲气韵生动,计白当黑。所以写作品时要注意墨色的变化,一笔写干之后再蘸墨,不能写一个字蘸一笔,这样写出的作品黑乎乎一片,没有层次,失去虚实的变化,没有自然之美,肯定就不是件好作品。写书法要跟唐诗宋词的韵律、音乐的节奏联系起来。不少人写字是不讲节奏的,上下没有呼应,左右没有顾盼。单字看起来很漂亮,线条、造形也精致巧妙,但它还只是一件艺术品的材料,而不是艺术品。
如今的肖华,字帖出了10来本,在京城买了100平方米的房子,平时带五六十个儿童学书法,条件自然是比过去好多了,但他表示,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,他不会止步。